学院简介
水土保持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创办的水利部南方水土保持干部培训班。学院陈法扬教授是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和南方水土保持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学院被行业认同为南方水土保持“黄埔军校”。学院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学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流域智能监测与生态恢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樟树繁育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唯一的水利部野外站“水利部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一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挂靠在学院。学院拥有全球掌握樟树种质资源最多的种质资源库,建有我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人工降雨大厅。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超过80%,拥有特聘国家级人才1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学院拥有江西省教育工会“金志农名师工作室”,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所获荣誉
学院科研能力卓越,拥有专业素养深厚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1项,农业节水科技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5部,其中《中国南方水土保持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就业升学
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服务学生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学院共设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园林、风景园林4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园林3个专业稳居校友会应用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
学院通过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大赛”“述班风”和“文明班级评选”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院风学风,学院班级获“江西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学生获“全国优秀水利毕业生”、“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和一等奖1项、“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等奖项。2024届研究生录取率为40.85%,是学校首个录取率突破40%的普通学院。学院对学业困难、家庭困难等学生开展摸排,实现帮扶全覆盖,获学校“优秀学生工作案例”等荣誉。
学院签订多个优质生源基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就业率稳居90%以上。优秀校友设立“源远奖学金”“中流奖学金”等社会型奖学金。
专业介绍
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水土保持专业工程师或具有相应职称的技术水平。
核心课程: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面向水利、农林、公务员等多个领域,可在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及监督执法等相关工作,可在设计院及工程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生态修复、水土流失防控等教学、科研工作。
2、农业水利工程 (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执业能力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个人和团体工作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在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获得工程师职称或具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渠道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核心课程:农业水利学、水泵及水泵站、土壤与农作学、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多个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管理、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可报考农业水土工程、水利水电、水文及水资源、给排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3、园林 (物理+生物可报 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园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园林植物识别、运用及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生产、应用及栽培养护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达到独立承担并完成中型项目的能力,获得中级景观设计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Ⅰ)、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景观设计院、房地产、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从事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的育种、繁殖、栽培、养护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预算、经营管理,园林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4、风景园林 (物理类历史类兼招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四星级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需要,具有较好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和规划、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和科研、管理等单位,从事城乡园林绿地、风景园林工程与建筑、风景园林资源与遗产保护、园林植物应用、自然保护地、旅游游憩地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风景园林工程师水平,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业能力。
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Ⅰ)、植物造景、风景园林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林业、水利、城乡建设、市政公园、教育等相关部门和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企事业单位、房地产行业从事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及旅游景区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策划、咨询及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