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南昌工程学院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院部之一。学院开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智能建造、城乡规划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800余人。拥有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安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及结构工程馆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秉持“团结、务实、创新、和谐”院训,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依托水利行业背景,打造“榫卯立梁柱”党建品牌,构建人才培养“四梁八柱”育人新体系,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近五年来共发展学生党员360余名。
学院拥有土木水利、交通运输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土木工程入选为省一流优势特色专业,2023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基于‘一创三品’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9人,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拥有国家及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特殊津贴、江西省主要学科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国家、省部级人才11人/次。
所获荣誉
学院主动对接我省“1269”行动计划,助力江西建筑业提质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浙赣粤大运河建设,服务交通强省战略,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5项,先后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6项,2024年学院科研经费超千万元。教师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江西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好成绩。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二等奖、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项150余项。学院连续十七年荣获南昌工程学院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
就业升学
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连续7年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基层村镇开展乡村规划、古建测绘,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先后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江西省“志愿服务”优秀奖。连续4年组织师生前往江西省红色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走访学习,实践成果获评江西省“红色走读”活动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4项。
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7%以上,连续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率优胜单位等荣誉,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建工集团等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建筑工程、地下及隧道工程设计院所、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学院升学率稳中有升,其中多数学生考入“985”“211”、“双一流”高校或行业名校,2022-2024年毕业生平均考研升学率25%。
专业介绍
1. 土木工程(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一流优势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本专业设置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两个方向。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熟悉和适应土木工程行业新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认同和强烈的国家意识、较强的社会担当,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材料、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下工程结构、隧道工程、地铁工程、土木工程施工、BIM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抗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土木、水利、交通、电力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维、技术开发及科研等工作。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在土木、市政、水利、环保等行业中,从事给排水系统设计、水工程施工、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城镇水务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5年左右,具备胜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
核心课程: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土建工程基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法规、城市水系统智能化应用。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市政、环保、土木、水利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咨询、管理、科研及技术开发等工作。
3.工程造价(物理类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水利特色学科知识及建设工程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具备工程造价管理所需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专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土木、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土木、水利、交通等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造价咨询、审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经济评价、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工程审计、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鉴定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4.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职业能力基本训练,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内具有良好的个人和团队工作能力、良好的交通和沟通能力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并了解国内外最新专业理论与技术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在土木、水利和交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路桥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公铁路、交通、市政等相关部门和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设计与研究院所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设计、勘察、监理、检测与建设管理等工作。
5.智能建造(物理+化学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信息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跨界发展能力,适应建筑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构件工业化制造、现场智能施工、精益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全寿命更新运维等工作。
核心课程: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BIM技术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就业方向包括建筑、公路、铁路、市政、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行业,以及水利、机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近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研和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6.城乡规划(物理类历史类兼招 五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城乡规划概论、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原理、城市控规原理、城市修规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土地资源学、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中外城市建设史、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乡社会综合调查研究、滨水景观设计、乡村规划。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城乡规划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市政设计、水利旅游规划、古建筑设计与古建筑修缮、城乡开发和市场服务等企事业单位的规划设计、研究及工程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