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电气工程学院肇始于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电力系。现已发展为以电气工程学科为主,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与储能特色鲜明的工科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28人,博士学位教师33人;省级人才称号6人;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特聘国家级人才3人。拥有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
学院下设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电工理论5个教研室。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省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一本招生专业、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为新工科专业、一本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为教育部与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自动化为省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一本招生专业。近年,学院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流课程10余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3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设有电工实验教学中心、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动力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等3个实验教学平台,其中,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电气工程为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学硕)和能源动力(专硕)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江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点。现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6个,校企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3个。拥有江西省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电网智能量测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教育厅能源低碳转化与存储重点实验室、南昌市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焊接机器人与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市低品位能源转换与系统节能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5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课题等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专利18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0余篇,获得江西省科技科技进步奖3项,行业科技成果奖7项,智库报告获省主要领导批示1项。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大学生电气创新创业基地,狠抓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左右;多名学子考取了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电力行业、制造业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录取率超30%。
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崇德、笃学、求源、创新”院训,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治院能力,做强优势学科,深化内涵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28人,博士学位教师33人;省级人才称号6人;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特聘国家级人才3人。拥有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生150余人。
所获荣誉
历年来,学院获得荣誉多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2项;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自动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说课)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一流课程5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与江西华健电力工业有限公司、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电气工程博士工作站;获红色专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第二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
就业升学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左右,位列全校前茅;多名学子考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电力行业(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华能、国电投、中广核等)、制造业企业,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其中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录取率30%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专业介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物理类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3年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已通过审核,江西省 “十四五”一流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电力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使其成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后成长为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
核心课程:电路A、电机学A、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发电厂和各级电力公司从事设计、试验、运行及管理工作;或各行业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设计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2、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物理类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在电气和信息等相关行业中,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智能电网数字信号处理、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
就业方向: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校、科研设计院所等。
3、能源与动力工程 (物理类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及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下电力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以水力发电/火力发电为主的现代大中型发电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发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核心课程:电机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发电厂电气部分、水电模块(水轮机、水轮机调节)、火电模块(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国家电网抽水蓄能电站和国家电投、赣能股份等五大发电集团电力企业,从事水电/火电企业的运行管理、抽水蓄能等储能电站的开发运维等工作。
4、自动化 (物理类可报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自动化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控制科学基础,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处理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使其成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胜任工业自动化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技术服务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A、过程控制A、PLC原理及应用A。
就业方向:可从事自动化领域(如人工智能、IT)软硬件设计、项目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电力行业从事设计、运行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