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昌工程学院招生信息网!
招生热线:0791-88126666 |
微信二维码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2023)
2023-06-14 17:30  

学院简介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由原水利工程系和生态环境系合并组建而成,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院。开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地质工程、风景园林、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智慧水利10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农业水利工程、测绘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5个专业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园林、农业水利工程2个专业为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获批为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水利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水利、林业为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水文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等4个方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获批为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建基地获“全国示范性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九江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站;2015年,获批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现有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樟树国家创新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等国家级平台2个,以及江西省2011生态水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实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樟树繁育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平台6个。建设有水利工程实验中心、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水土保持实验中心、植物技术实验中心、灌溉与排水实验中心、生态科技园等7个实验中心,共计60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值4700多万元,其中测绘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建设三十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知山知水、笃志敦行”的院训,锐意改革和创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强管理为保障,以强学科促专业建设为动力;做强特色专业,做精优势专业,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专业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专业;“十四五”江西省一流专业(优势专业)、江西省第一轮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专业和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在水利、水电、土木、铁路等行业中,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胜任工程师职称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

核心课程: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电站、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水利水电行业(包括水利、水力发电、灌溉、防洪、治涝、供水、河流治理等)及其相近领域(包括土木建筑、交通、能源电力、铁路、市政、航运、港口码头等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工程运行管理和行政事业管理。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专业;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及水利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省(市)级的流域水信息处理和水资源管理以及中小型项目水文水资源分析、计算、评价等工作;能通过终身学习拓宽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

核心课程:水文学原理、水文测验、水资源利用、水文水利计算、水环境保护、水文地质学基础等。

就业方向面向水利、农林、环保、交通等多行业,可从事水文测验与预报、勘测、规划、设计、水资源规划与调度、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到科研单位、院校等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港航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可在航道、港口及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毕业5年左右具备担任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水运及相关事业服务。

核心课程:港口水工建筑物、航道整治、渠化工程、港口规划与布置和水运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家交通部门、水利部门和海洋局等所属的事业单位,港航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石油公司和电建集团等大型企业单位,从事港口、航道、海岸工程方面的规划、结构设计、施工、经营管理工作。


智慧水利(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首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项目依托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外语应用技能,深度融合水利与感知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系统地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胜任水利行业智慧管理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胜任工程师职称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

核心课程:水工建筑物及智能监测、水利工程智慧管理与技术、水利工程智慧建造、水灾害防治及智能识别、水利信息监测及水利信息化等。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水利、水力发电、灌溉、防洪、治涝、供水、河流治理、航运、港口码头等水利行业,以及土木建筑、交通、能源电力、铁路、市政等相近行业,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行政事业管理等职业。

 

农业水利工程(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执业能力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个人和团体工作能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在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获得工程师职称或具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渠道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核心课程: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泵及水泵站、土壤与农作、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农业、自然资源多个行业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也可报考水利水电、水文、水资源、给排水、水保、生态环境、工程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测绘工程 (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合作交流能力,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在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行业从事建设工程测量、智慧城市建设、不动产测绘、自然资源调查、科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获得测绘专业工程师职称或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核心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GNSS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能在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行业从事基础测绘、工程勘测、施工放样、工程项目管理、不动产测绘、智慧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等工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工类  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水土保持专业工程师水平。

核心课程: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等。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面向水利、农林、公务员等多个领域,可在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及监督执法等相关工作,可在设计院等工程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可在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生态修复、水土流失防控等教学、科研工作。

 

园林(理工类  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园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园林植物识别、运用及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生产、应用及栽培养护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达到独立承担并完成中型项目的能力,获得中级景观设计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Ⅰ)、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景观设计院、房地产、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从事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的育种、繁殖、栽培、养护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预算、经营管理,园林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地质工程 (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具备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技能,具有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高度社会责任感,在水利水电、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行业中,从事工程地质调查、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通过终身学习渠道,德智体美劳持续发展,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具备胜任工程师职称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

核心课程: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施工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行业及其相近领域(包括土木建筑、交通、能源电力、铁路、市政、航运、港口码头等行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单位从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勘察、设计、施工、研究与行政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风景园林 (理工类  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四星级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需要,具有较好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和规划、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和科研、管理等单位,从事城乡园林绿地、风景园林工程与建筑、风景园林资源与遗产保护、园林植物应用、自然保护地、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风景园林工程师水平,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创业能力。

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Ⅰ)、植物造景、风景园林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林业、水利、城乡建设、市政公园、教育等相关部门和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企事业单位、房地产行业从事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及旅游景区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策划、咨询及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上一条: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2023)
下一条:南昌工程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关闭窗口
报考指南 更多>>
地址:中国江西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 邮编:zjb@nit.edu.cn
招生咨询热线:0791-88126666 传真:0791-88126772 电子邮件:zjb@ni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8-2010 南昌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